信阳毛尖最初主要产自位于信阳市、信阳县及罗山县部分乡镇的地区。20世纪初期,清代季邑人蔡竹贤开始种植茶叶,随后出现了元贞(震雷山)、广益、裕申、宏济(车云)、博厚、森森(万寿)、龙潭、广生等八大茶社。这些茶社逐渐改进和完善了毛尖的炒制工艺,使信阳毛尖拥有了独特的风味和特点。新中国成立后,国家鼓励及扶持茶叶生产,信阳毛尖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和普及。
在民国时期,茶叶生产得到了大力发展,信阳茶区也成立了五大茶社(加上清朝的三大茶社统称为“八大茶社”),信阳毛尖加工技术得到了完善。1913年,产出了品质很好的本山毛尖茶,便以“信阳毛尖”命名。信阳毛尖产地的范围包括北至淮河,南到大别山北坡的潭家河、李家寨、苏河、卡房、箭厂河、田铺、周河、长竹园、伏山、苏仙石、陈琳子等乡镇沿线;西至桐柏山与大别山连接处的王岗、高梁店、吴家店、游河、董家河、浉河港等乡镇沿线;东至固始县泉河流域的陈集、泉河铺、张广庙、黎集等乡镇。共128个茶叶产区。
信阳毛尖的名声最出名的产地是五云(车云、集云、云雾、天云、连云五座山)、两潭(黑龙潭、白龙潭)、一山(震雷山)、一寨(何家寨)、一寺(灵山寺)。信阳毛尖的色、香、味、形均具有独特的特点,颜色鲜润、香气高雅、味道醇香、回甘生津,独特的细、圆、光、直、多白毫的形态,汤色明亮清澈。优质信阳毛尖的汤色嫩绿、黄绿或明亮,味道清香扑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