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阳毛尖的历史发展(信阳毛尖的历史沉淀)?

40
用户回答
信阳是中国著名的产茶区之一。在唐代就有记载,陆羽《茶经》和李肇《国史补》中将信阳茶列为当时的名茶。宋朝和元朝,信阳茶也受到了重视。明朝时期,对名茶方面的记载较少。清朝时期,茶叶生产得到迅速恢复,并出现了细茶信阳毛尖。

1903-1905年,蔡祖贤提出了开山种茶的倡议,甘周源积极响应,在信阳震雷山北麓成立了“元贞”茶社。他们从安徽请来一名茶师,帮助指导种茶制作。1905-1909年,甘周源还成立了宏济茶社,采购茶籽,组织人员指导种茶制茶。初期的制茶技术基本上是沿用“瓜片”茶的炒制方法,用帚把炒制。1911年,甘周源成立的裕申茶社带动茶园发展,并学习龙井炒制技术将其融入制茶过程。由此,信阳毛尖的制作技术得到完善,1913年产出了品质很好的本山毛尖茶,命名为“信阳毛尖”。

1915年,信阳毛尖茶参加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。由于外形美观、香气清高、滋味浓醇的独特品质,它被授予世界茶叶金质奖状和奖章。信阳毛尖因此成为河南省优质绿茶的代表。1958年,信阳毛尖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信阳毛尖的生产技术得到推广和发展,生产区域也逐渐扩大。至今,信阳毛尖在师河区、平桥区、罗山县、潢川县、固始县、光山县、商城县、新县和息县七县二区都有生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