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“砂壶”,实际上指的是宜兴紫砂壶,它由紫色陶土制成。明代的砂壶陶土中含有粗砂,因其良好的透气性而得名。后来的紫砂壶虽然不再含有砂粒,但仍称之为“紫砂壶”。明朝正德年间,有一位名叫吴颐山的书生在宜兴金沙寺读书。书童供春时,他发现寺庙的僧人们用剩下的陶土制作壶子。传世至今的供春壶中,据说只有一把仿古杏树瘿制成的树瘿壶是真迹。这个壶在清末被苏州的收藏家吴大澂买下,不过盖子已经丢失了,后来由当时的壶匠黄玉麟配上了一个南瓜蒂形状的盖子。随后,这个壶归储南强所有,而著名画家黄宾虹看到后认为这个南瓜蒂的盖子看起来并不和谐,于是由壶匠裴石民重新制作了一个盖子,其形状类似于灵芝的纽扣。这个壶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