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“茶室四宝”?喝茶都有哪些工具?

34
用户回答
所谓的“茶室四宝”,包括玉书(石畏)、潮汕炉、孟臣罐和若琛瓯。这些茶具对茶汤产生影响的主要两方面是:一方面是通过茶具颜色来衬托茶汤的色泽。陆羽在《茶经》中赞扬了青瓷茶具,称其可以使茶汤呈现绿色(因当时茶色偏红)。随着制茶工艺和茶树种植技术的发展,茶的原色发生了变化,茶具的颜色也随之改变。另一方面,茶具的材料对茶汤的滋味和香气也有影响,茶具的材料要求坚固耐用,并且不会影响茶的品质。

中国的茶具种类繁多,造型优美,兼具实用和鉴赏价值,受到了历代茶爱好者的喜爱。茶具的使用、保养、鉴赏和收藏已经形成了专门的学问,并世代传承。在这些茶具中,宜兴紫砂壶和景德镇瓷器的使用较为普遍。

茶室中的主要茶具包括玉书(石畏)、潮汕炉、孟臣罐和若琛瓯。玉书(石畏)指的是烧开水的壶,通常为赭色薄瓷扁平壶,容水量约为250毫升。现代已经较少使用这种壶,一般的茶艺馆多使用稍大一些的宜兴紫砂壶,形状一般是南瓜形或东坡提梁形。也有使用不锈钢壶,并配有电热器以保温的。潮汕炉是一种用于烧开水的火炉,小巧玲珑,可以调节风量和火力大小,燃料通常是木炭。现代很少使用这种炉子,茶艺馆常常使用三种烧水用具,其中一种是紫砂小炉,里面可以放小固体酒精灯,用于烧水;另一种是可保温的电热器,不锈钢壶放在电热板上;还有一种是磁感应烧水器,玻璃壶放在感应盘上。这三种用具中,使用紫砂炉配紫砂壶最具有艺术感,符合品茶的要求。

孟臣罐指的是用于泡茶的茶壶,一般是宜兴紫砂壶,小壶更加受到青睐。孟臣是指明末清初的制壶大师惠孟臣,他制作的小壶非常有名。根据人数不同,壶的大小也会有所变化,一般容量在300毫升以下。若琛瓯是用于品茶的杯子,一般是白瓷翻口小杯,大小适中,容水量约为10-20毫升。现在常用的饮茶杯有白瓷杯和紫砂杯两种。

除了这四种必备茶具之外,在冲泡乌龙茶的过程中还会使用其他各种辅助茶具,例如茶船和茶盘。茶船的形状有盘形和碗形,用于放置茶壶,盛热水以保暖茶壶和杯子,也可以用来养壶。茶盘用于托茶壶和茶杯。现在常见的是两者合一的茶盘,茶盘上有孔隙,可以放在茶船上。茶盘的材质有紫砂和竹器等多种。茶海是一种形状类似无柄的敞口茶壶,它用于倒茶,因为冲泡乌龙茶非常讲究时间,只有几秒钟的时间,这样一来,倒出的茶汤浓淡会有很大的差别。为了避免浓淡不均,可以先将茶汤全部倒入茶海中,然后再分到杯子里。同时,茶海还可以沉淀茶渣和茶叶。现在也经常使用不锈钢过滤器,将其放置在茶海上,茶汤可以通过过滤器流入茶海,以过滤掉茶渣。茶荷的形状多为半球形,带有引口,通常是瓷质或竹质,用来盛放干茶,供欣赏干茶并投入茶壶使用。好的瓷质茶荷本身也是一件工艺品。闻香杯是一种细长的茶具,专门用于闻香,特别是台湾高香乌龙茶的冲泡。它与饮杯相匹配,材质相同,再加上一个茶托就成为一套闻香组杯。茶匙通常是竹质制作,现在也有黄杨木制作的,一端是弯曲的,可以用来投茶入壶或者将茶渣掏出。

除了上述茶具之外,还有茶盂、茶夹、茶则、茶漏等各种辅助茶具,种类繁多,冲泡茶时并非必须使用。